'); })();
您好,欢迎来南方娱乐网-有趣有料雅俗共赏!

《凡人歌》大结局仍难爆,三年无“爆款”的正午阳光走到转折处

2024-09-20 13:40:30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在某种程度上,《凡人歌》是成功的。

 在某种程度上,《凡人歌》是成功的。

它挑动了当代人的讨论愿望,关于二本生和精英男的爱情,谢美蓝该不该离开“不求上进”的沈磊,以及35岁失业的中年危机……当一部都市生活剧顶着“破防文学”的词条上了热搜,看起来这剧应该是成了。

但反过来看,这种讨论更多的是基于焦虑,而并非对内容创作的认同。相反,在整个播剧过程中,“现实不现实”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如此讨论热度,还是带动了该剧开播后的数据走高,酷云显示其央八收视率从首播的1.26升至9月16日破1.88;灯塔、云合显示其收官前后的市占率达到30%,在近期的市场环境下也算是难能可贵。

可是从集均有效播放数和口碑来说,如果要认证其为今年的爆款,《凡人歌》终究差了口气。

而差的这口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当下的正午阳光,正处于一种摇摆期。

《凡人歌》:接近好剧

《凡人歌》是一部好剧吗?对比近年来大部分都市剧,算是。

至少在其中,观众能够看到鲜活的人物。

首先是说人话,每个人物只要一张嘴,还是能让你相信他的身份、背景和立场,从职场顶级牛马那隽跟上级拉扯的话术,到结尾王睿智这种顶级PUA大师的画饼,都让人佩服编剧写人、写事的功力。

其次,虽然如许多评论指出,剧集的话题类事件似乎太集中、太“典型”,但很难得的是,这些事件能够在有条理地编织下,做到是为人物服务的。

这也是为什么该剧的人物能够出圈,尤其在围绕谢美蓝和沈磊这对夫妻的讨论中,观众快速进入了有立场的争论,这意味着,人物本身是站得住脚的,基本能跳过“真假”这道门槛。伴随着剧情发展,三对男女主角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讨论和共情。

《凡人歌》的创作思路是,分别展开三对在不同年龄段下,不同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对立探讨,又能实现沈磊离婚时说的“你没做错,我也没错”,每个人物都有充分的行为正当性,是非全留给观众评说。

那伟和沈琳反映的“中年危机”问题的不同投射,谢美蓝与沈磊关于生活满足阈值的差异,年轻一代的李晓悦与那隽不同的人生态度,也都有扎实的人物背景和动机,这在当下的都市生活剧领域都堪称难能可贵。

从这些方面看,《凡人歌》在剧作上的扎实,还是能看出正午阳光的功力。但问题或许在于,一些创作方式上的“流俗”,以及创作理念上的预期违背。

首先是创作方式。

三对男女,分别具有典型化的人群特征,又各自遭遇具有话题性的极端问题,类似的创作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套路化的,即使有剧作能力打底,这样的展开依然稳稳踩在许多观众的疲惫区,很难带来观剧的新鲜感。

包括其中填充的事件,以那伟与沈琳这对夫妻为例,遭遇了包括那伟35岁被辞退、被讨债80万;高知女性沈琳重回职场无果、做了月嫂,雇主是曾被自己辞退的女同事,遭遇雇主老公性骚扰……

即使这些事件能够做到为人物服务,如此密集的、话题优先的事件节点,还是很挑战当下观众对“照着热搜抄剧”类作品的厌烦情绪。关于该剧是否“现实”的讨论,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这种极端话题化的叙事。

而从创作理念上,当下的观众明显表现出不适的,或许还是在于该剧为博取话题而有意制造焦虑。

事实上,在正午阳光近几年的都市题材剧里,以话题制造“焦虑”也是常规打法。《欢乐颂》后三部对两性及各种社会话题的呈现,以及《相逢时节》的“狗血”,已经在口碑上遭遇了不少争议,豆瓣评分频频跌破及格线。

但或许是因为,在当下,观众已经不需要从外界获取“焦虑”了,反而更倾向于在影视剧里实现一些“造梦”。类似创作法所能获得的流量转化,效果也越来越差。

而这似乎意味着,正午阳光剧集对观众需求的解读,出现了某种失准。

正午阳光的三次选择

要解读这种失准,要先理解正午阳光这家公司。

后来被誉为“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正午阳光,最初其实很接近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剧集生产方。

孔笙、侯鸿亮、李雪,是2014年公司调整为独立制片公司时,支撑起正午阳光的“铁三角”,他们延续了在山影搭班子的模式,导演、制片人、御用摄影各司其职。《琅琊榜》和《伪装者》,也就是在这样的“作坊”里,被精心打磨成型的。

一连两部火爆大剧,让正午阳光一夜爆红。对于已经陷入口碑危机的电视剧产业,这样的金字招牌无异于香饽饽。

那是正午阳光第一次面临选择,而由此开始的摇摆,也始终影响公司后来的发展。

资本纷至沓来,剧集叫价一部比一部高。是坚守公司的“手工打磨”,保持原本一年一剧的节奏,还是拥抱影视的资本金秋,融资、增产、打造产业链?

根据彼时报道,正午阳光在2016年接受了华人文化基金的25%融资,同年开拍了五部电视剧;此外发力全产业链,为刘涛、靳东和王凯分别成立经纪公司,并传出要建造影城、发力下游公司等消息。

也就是在2016年前后,正午阳光的增产带来了第一次口碑危机。《外科风云》遭遇口碑争议;IP续作中《欢乐颂2》观众反馈严重下滑,甚至《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播出时也有不少质疑。

正午阳光做出了第二次选择。

2017年9月,正午阳光发公告剥离了经纪业务,还叫停了影城计划和多项合作计划。侯鸿亮彼时坦白表示,是坚持内容,还是做覆盖产业链的全能公司?在这一次摇摆中,他们选择了回归内容核心。

而这,也推动公司进入了内容创作的第二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江大河》《都挺好》,两年三爆的正午阳光,真正夯实了在观众心中的“金字招牌”。

带着这样的成绩,正午阳光在2019年之后“内容为王”的行业新阶段,品牌价值在进一步提升。

此时,行业生产的核心已经彻底转移到以视频平台为中心,而当在线视频进入“亿级会员”时代、增长见顶,靠内容打开存量市场的消费愿望,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对正午阳光的需求,就是两个字——增产。

新一代正午阳光导演如孙墨龙、简川訸、张开宙、黄伟等纷纷获得了独立执导的机会;此外2022年不少人发现,《欢迎光临》《开端》的制片人赵子煜、《乔家的儿女》的制片人李纪山、《相逢时节》的制片人房辉等二代制片人也逐一获得独立操盘的机会。

更深层地看,正午阳光这第三次选择,还有新的思考。

一批95、00生花包括流量艺人开始进入正午阳光的选角视野。张新成在《县委大院》担纲主要角色后,还主演了新剧《艰难的制造》;《相逢时节》选中张艺兴、王楚然;《开端》交给了白敬亭和赵今麦。

虽然这些演员中也不乏亮点,但如此选择背后,正午阳光正在既定的内容策略基础上,试图与平台的某些“标准”实现平衡。

在这两者间的摇摆,一直延续到当下。

下一程

其实纵观这三次选择,正午阳光的优势与问题都很明显。

从优势来看,正午阳光延续着一种传统影视行业的传承,保持扎实的内容制作底子和执行能力,也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才体系。包括近几年发力“光合”影视人才扶持计划,从行业里选拔新生代,很少有公司有这样的意识。

问题在于,创作优先思路下的导演中心制,对导演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公司的传统培养模式,又有些跟不上增产的需求。

2022年一连播出的五部剧中,只有《开端》实现较好口碑,其余作品豆瓣评分都未破7,其中包括孔笙执导、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县委大院》。

更明显的是,从2020年的《我是余欢水》开始,正午阳光剧集多次出现在敏感话题上的失控,之后《相逢时节》《欢迎光临》包括《欢乐颂》系列都有过类似的争议。

或许公允地说,单纯把正午阳光近几年的作品归咎于“导演不行”,应该是不够全面的。在2020年之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先后催生完全不同的内容需求和审美,一些行业曾经锤炼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对现实题材的要求要复杂得多。

曾经的市场对《都挺好》关于原生家庭、女性等话题的探讨能让人叫好,而如今的观众对于《凡人歌》式的焦虑和对立,或许会有一定的规避情绪。

或许近几年类似的“踩空”,也是正午阳光考虑转变内容制作思路的原因。从相关发言来看,公司也确实试图进一步放开手脚,在制作上参考更多市场因素,进一步绑定流量生花。。

从今年3月正午阳光发布的片单,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趋势。

待播的《小巷人家》以闫妮、李光洁、郭晓东等演技派搭配范丞丞、关晓彤、王安宇、卢昱晓新一代年轻艺人。储备项目中,武侠剧《雨霖铃》将由杨洋主演,青春年代群像剧《樱桃琥珀》官宣赵今麦和张凌赫二搭;《生命树》近期还网传将由杨紫、胡歌主演。

此外,正午阳光项目也进一步IP化,围绕爆款《开端》的后续项目包括电视剧《开盘》《开启》、电影《开端之送不到的快递》;动画电影《琅琊榜》也在筹备中。

面向行业下一程,正午阳光似乎变得没那么特别了。

《凡人歌》让我们看到,正午阳光的手里依然有“活”,也依然保持着内容上的某种追求;但能否勘破市场的迷局,突破生产局限,在未来打造新的爆款,走到转折处的正午阳光,似乎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责任编辑:吴丰丰)
关键词:凡人歌
分享到:
娱乐聚焦
  • 明星
  • 电影
  • 电视
  • 综艺
  • 音乐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