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12:39:14 来源:南方娱乐网
文章摘要
电视剧《繁花》正热播中,精致的电影画面、精湛的演员表演、精到的上海腔调,是这个剧给予观众最直观的印象和感触。
电视剧《繁花》正热播中,精致的电影画面、精湛的演员表演、精到的上海腔调,是这个剧给予观众最直观的印象和感触。剧虽然还没播完,但特点亮色已凸显,况且有获得“五个一工程”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做剧本支撑,使该剧的主题内容有了基本保证;有特立独行的大导演王家卫亲力亲为执导,该剧艺术水准似乎也被上了保险;而由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领衔、游本昌坐镇等组成的上海籍演员的阵容,更让这戏不抢眼都难。不过,如果人们止步于此便获得了观影满足,那也辜负了这部曾经引发极大社会关注的小说,更会让为此付出如此巨大辛劳与长久时间、生命的主创们失望。真正的好剧,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转而昙花一现,成为过眼烟云,而应该如同读了一本好书,合卷闭目,沉吟咀嚼,余香缭绕。因此,透过这个剧的精致、精湛和精到,是有值得思考和分享的话题的。
我们知道小说《繁花》用了31 章,书写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饮食男女的众生相,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线,要改编成剧并不容易,可还是打动了出生于上海的电影导演王家卫,下决心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他说:“1963年我跟父母去了香港,这几十年我不断地来来去去,我哥我姐一直在上海,我还有二十多个表兄表姐,他们跟《繁花》里面的人物基本上是同一代人。我很想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所以我决定改编这本小说。”这就是导演的初衷,他想通过《繁花》用影像书写那个时代和生活在那里的人。《繁花》小说作者金宇澄,也正是被这段话触动了。他说,“导演说了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你写的就是我哥姐的事情。一个原著交给一个导演,他来做一个东西,它是一个新的生命。” 这意味着他对王家卫再创作作品的独特性的期待与信任。我认为,这两段导演和原作作家的话,是我们了解走进这部剧的钥匙——为何而做?为何交给他做?因为这样的因果,透过喧嚣的《繁花》,有可能读到更多。
30集电视剧《繁花》是在上世纪90年代背景下,对上海这个特定地域中的一些人和事的表现。尤其聚焦呈现了中国时代变革的大潮下,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阿宝从默默无闻的平凡青年到商界后起之秀宝总的变革经历,并由此带出了他身边各色人物群像。导演王家卫用他特有的精致的王氏镜头语言,让人们置身其中穿梭在1993年上海的市井里弄中,耳边萦绕着这些名家大腕的地道方言,眼前晃闪着帅酷而冷静的阿宝—宝总和围绕着他的繁花众生相。将时代、人物、地域以精致、精到、精彩的艺术语言呈现于荧屏,同时也把浓重地道的上海腔调与剧情、人物妥妥帖帖地有机交融为一体。这是这部剧的突出亮点,而这背后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表达。
因为地域色彩太过强烈,或许会有人喜欢有人烦。 理性的认知,需要超越个人情感的偏好,换个角度去思考。在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现象正在逐渐消解着地域的特质和地域间的差异;城市中的方言不仅在他们中淡化、也渐渐被在地年轻人放弃,因为他们出生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时代,是在普通话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种乡音与乡趣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地域文化的特质与根脉的延续。丰富、博大、悠久的中华文明,恰恰是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生发、成长、传承、发展起来的。因此,保存并弘扬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上海处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充满活力,引领时尚。书写这个大时代,选择上海是极具代表性的。剧中用心、用力呈现了90年代的上海景象、上海腔调,不仅是要让今人了解它,更是要让后人记住它,传承它。物种的差异性促进着生命优胜劣汰的进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也是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如同《编辑部的故事》的北京腔、《人世间》的东北调等等,《繁花》所营造、呈现的上海腔调,都有其文化传承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值得思考的意义价值。
俞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近日,“世遗泉州 闪靓全球”世遗泉州文化旅游宣传周暨2023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在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旅游小姐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捷克佳丽Karolina Gorylova获得冠军,黑山佳丽Andrea Nikolic、中国佳丽刘佳分获亚军和季军。